【驚天動地深愛你】以賽亞書一章1至9節
作者:李錦棠

子游問孝。子曰: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;不敬,何以別乎?」子女對父母的愛,不是從物質去衡量,乃是從「心」去回應。以賽亞書正正反映公元前八世紀以色列民失去用「心」去回應那位愛他們的主。第一章明顯是自成一個段落,因為一章1節是標題句(「當烏西雅、約坦、亞哈斯、希西家作猶大王的時候,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得默示,論到猶大和耶路撒冷。」),而二章1節(「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得默示,論到猶大和耶路撒冷。」)也是標題句,故此二章1節開始必然是新段落的開始。

而一章1至9節是第一個段落,因為第10節集中在猶大人的信仰與生活方面。這九節經文也可分為兩小段:第1至3節是父親的控訴和第4至9節是父親的管教。

第1節:「當烏西雅、約坦、亞哈斯、希西家作猶大王的時候,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得默示,論到猶大和耶路撒冷。」 按原文的次序,應是「亞摩斯兒子以賽亞的異象」作全句的開始,一方面可視為全書的標題句,另一方面更強調先知領受信息的權威性。

接著第2至3節神呼天喚地來作見證,目的是要控訴祂的兒女:「我養育兒女,將他們養大,他們竟悖逆我」(2節)。事實上神呼喚天地,就是呼喚創造的秩序,對比以色列就是連基本的秩序也扭曲了,違反了原本大自然的天性,即使牲畜(牛和驢)都有順其原本的創造設計,不過神的兒女竟不認識祂的父:「牛認識主人,驢認識主人的槽,以色列卻不認識;我的民卻不留意」(3節),換言之,他們連牲畜也不如。

當然,「認識」不是指頭腦上的知識,這是表達一種親密的關係,這字也用來指亞當與夏娃「同房」(創四1),所以在此處是要表達上帝的子民違反了與上帝的立約關係。這確實是一幅可悲的圖畫,父親與子女的關係應是自然而有的,但現在以色列人竟然「悖逆」父親,違反了這自然關係,他們的行為是違反常態的。

雖然作為子女的以色列叛逆而行,不過作為父親的上帝發出「愛之深,責之切」的哀嘆,而且從第4至9節更清楚看見這位慈父的痛心泣血的感受。 雖然第4節一連串用了「犯罪的國民、罪孽的百姓、行惡的種類、敗壞的兒女」來描述以色列人,不過當我們仔細再看的時候,他們作為「上帝子民和兒女」的身分卻沒有改變。換言之,上帝這位父親並沒有放棄祂的兒女。

即使第5至6節以色列像人的身體一樣,整個人的健康都出現問題,經文用了三個否定詞:「沒有擠淨,沒有包紮,也沒有軟膏滋潤。」(6節,參《思高譯本》),以色列正在岌岌可危的狀態;而第7至9節更回歸現實的寫照,描繪猶大面對外敵的侵略,不過上帝為祂的兒女留下餘種,整個國家只剩下錫安,連先知也深切體會:「若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給我們稍留餘種,我們早已像所多瑪、蛾摩拉的樣子了」(9節)。換言之,猶大國確實可以成為第二個所多瑪和蛾摩拉,不過上帝沒有這樣作,因為上帝仍愛他們,不然也不會作出管教,深信當兒女遭受困苦之際,最痛心的必然是父母。先知以賽亞正正看到一幅慈愛父親極其悲痛的圖畫!

由今年年初至此,全球正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,同時也有不少關於生命反思的文章發表,更有人明言指出在疫情肆虐的時勢,應把握是次機會,因為「如果你不相信疫情是上帝允許的,你就浪費了這次疫情。」當然我們可以在困境中反思生命,甚至可以哀嘆、埋怨等等,不過最可悲是在我們悲痛失望之際,我們失去最重要的東西,就是「愛」,有人甚至因為感到絕望,對身邊的人或事物已生無可戀,寧願與這個社會「同歸於盡」。另外,有人甚至感到自己已付出過很多愛了,現在已感到無力再愛,自己彷彿被困於漆黑的角落裡。誠然,如果我們再看不見有「愛」,我們即使在陽光燦爛的道路上,也只會仍然感到是末路窮途。

早前韓劇「愛的迫降」受到很多人追捧,叫我頓然想起另一套多年前的韓國經典電影:《假如愛有天意》,其中一句對白:「看出窗外,如果樹枝在風中輕輕搖曳,你愛的人也正在愛着你;張開耳朵,如果你能聽到自己的心跳,你愛的人也正在愛着你;閉上眼睛,如果你的唇邊有一絲微笑,你愛的人也正在愛着你……。」愛也許從來不易,不過在慈愛天父的作為中,我們便可充分體會到了。



聖經導賞

難解經文

學者文庫

讀經有妙法

金句精讀

靈食蜜語

基督徒常用語

聖經講座錄影

聖地風貌相片集

文以明道


聯絡明道 ::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
© 2021 明道社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香港九龍新蒲崗雙喜街9號匯達商業中心6樓6號室(地圖)
電話:2986-9968 :: 傳真:3013-9501 :: 電郵:info@mingdaopress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