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林多後書
作者:陳鴻

「聖經導賞」並不是釋經文章,也不是書卷大綱,只是點出閱讀重點,是我在三藩市播道會教會服侍時,為了鼓勵會友參加每年讀經計劃而寫的。內容主要來自以下兩本書(如果有參考其他著作,文中會列示):

Gordon D. Fee and Douglas Stuart, How to Read the Bible Book by Book: A Guided Tour
Gordon D. Fee and Douglas Stuart, 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: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Bible(中譯本:《讀經的藝術:瞭解聖經指南》)

  • 如果想認識保羅個人和他的內心世界,最好從哥林多後書入手,因為這封信不單有保羅鮮為人知的事蹟,而且真情流露。保羅鄙視跟他角力的人,因為他們誘使他親手建立的哥林多教會疏遠他,為此他深感憤怒。費歌頓(Gordon Fee)的介紹恰當不過:「這封信在整本聖經的神學觀上相當重要,萬萬不能因為真情流露而被掩蓋。信內有力地堅持神的性情──祂的慈愛在十字架的軟弱上已經顯明。保羅就是要強調十字架的軟弱,這是顯出主門徒本色最真確無偽的方法。」
  • 閱讀這封信,最好放下慣常對保羅的想法,就是認為保羅大有能力、權威、魅力和極受歡迎,因為在整封信中,我們都看不到哥林多人把保羅看得這麼高。有幾件事情可能導致保羅與哥林多人關係惡化:1. 保羅多次更改探訪哥林多教會的計劃,可能因此被視作「出爾反爾」或性格不夠決斷;2. 可能在一次短暫探訪中(二章),雙方曾發生磨擦;3. 保羅的外表、講道內容和表達方式,可能不及當時相當流行的「巡迴演講哲學家」那麼「身光頸靚」(意即「衣冠楚楚」)、言辭精彩和立論新穎,致使哥林多人更看不起保羅。他們認為作為榮耀的基督使徒,不該像保羅那般平凡不起眼;4. 更不幸的是,保羅似乎不停向他們募捐,把捐款送給在老遠的耶路撒冷的非希臘人!總的看來,保羅即將失去他所親手建立的教會。
  • 雖然這封信的個人色彩極為濃厚,但千萬別誤會保羅是為了個人得失而戰。在首七章和激情澎湃的最後四章,保羅力言自己的使徒身分,是本於比摩西所作的更榮耀的事奉。保羅的榮耀和權能並不是來自於自己,而是透過苦難和軟弱來彰顯。這個論調驟聽起來好像不大合理,但保羅堅持假如這樣是不合理的話,基督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的真理同樣不合理!一旦接受基督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,看清現實的嶄新觀點將取代那「憑著外貌認人」的老方法(五16)。在這個新創造中,使徒帶著差遣他們的主的印記,所以福音的大能往往在平凡的瓦器上彰顯。這正是保羅專誇自己軟弱的原因,連自己患病不蒙神醫治的私隱也直言不諱,與倚靠口才和外表勸服聽眾的巡迴哲學家,成為強烈對比。一言蔽之,是福音救人,不是傳道者救人。
  • 喜歡研讀聖經或參考釋經書的弟兄姊妹要特別注意,許多釋經書,包括由福音派學者(如費歌頓和布魯斯〔F. F. Bruce〕)撰寫的釋經書,主張哥林多後書是由多封書信組合而成。他們的論據多基於書信的修辭,認為第一至九章與第十至十三章的語調截然不同。不過自有記錄以來,整封信跟我們現時所見的無異,一直完整流傳下來。最近有福音派學者開始從文學研究的方向,尋找論據支持全信本來就是十三章的看法,當中包括威瑟林頓(Ben Witherington III)、霍夫曼(Scott Hafemann)和哈利斯(Murray J. Harris)。



聖經導賞

難解經文

學者文庫

讀經有妙法

金句精讀

靈食蜜語

基督徒常用語

聖經講座錄影

聖地風貌相片集

文以明道


聯絡明道 ::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
© 2021 明道社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香港九龍新蒲崗雙喜街9號匯達商業中心6樓6號室(地圖)
電話:2986-9968 :: 傳真:3013-9501 :: 電郵:info@mingdaopress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