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師記
作者:陳鴻

「聖經導賞」並不是釋經文章,也不是書卷大綱,只是點出閱讀重點,是我在三藩市播道會教會服侍時,為了鼓勵會友參加每年讀經計劃而寫的。內容主要來自以下兩本書(如果有參考其他著作,文中會列示):

Gordon D. Fee and Douglas Stuart, How to Read the Bible Book by Book: A Guided Tour
Gordon D. Fee and Douglas Stuart, 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: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Bible(中譯本:《讀經的藝術:瞭解聖經指南》)

  • 全本聖經相信沒有一卷書像士師記那樣,給人那麼強「似曾相識」的感覺;也沒有另一卷書跟士師記一樣,使讀者有如坐過山車般急轉下墜。因為士師記是如此特別,雖然當中有不少人名地名,還算是容易掌握的。
  • 「士師」的英譯Judges帶有審判官的意味,事實上這詞只是泛指「族長」或「軍事領袖」。
  • 本書主要是描述歷史的大走勢,並不在意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。總的方向是由最初被東部的摩押人小規模侵襲,直到後來被非利士人壓得透不過氣來。
  • 士師事蹟的記載,用漸進的方式,較早期的士師沒有甚麼大惡,但後期的士師愈來愈轉向偶像遠離神。
  • 讀者很容易看到一個景象,就是神的子民因「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」,而「行耶和華看為惡的事」,像在控訴現今這個世代。
  • 即使「那時神的殿在示羅」,書中的人民也從不求問神!很不幸,由約書亞在示羅安置的會幕,在以色列人這段歷史沒有扮演任何角色──直到撒母耳記上才出現,難怪神的子民像螺旋一樣急速墮落。
  • 這群子民由偉大領袖摩西和約書亞相繼帶領過,屬靈上怎會淪落到爛攤子這個地步?士師記毫不掩飾呈現歷史真相。
  • 以色列人在敵人手下吃盡苦頭,固然可視為神不守約,不再保護祂親手從埃及帶出來的百姓。但士師記清楚指出這不是真相。毀約的是以色列人,早在最初數章,士師記已認定以色列人不能在南地和北地驅逐迦南人是「不順服」的表現,致使迦南人成為他們的「網羅」。本該專一事奉耶和華的子民,反而事奉在他們當中的迦南人的神巴力。因此,神才將他們交給敵人。
  • 整整十二個士師的描述好像一個重複的圖案:不順服、被仇敵欺壓、神設立士師拯救、獲救後再度不順服。
  • 當神的子民在困苦中向神哀求,祂就差派士師拯救他們。可是,一旦士師離世,神的子民又再不忠於盟約,另一個循環於是再次展開。
  • 書中的描述使人以為是一個士師帶領著以色列十二個族群。然而,這十二個族群並不團結,甚至有時一族有危難,其他人也不伸出援手。諷刺的是,書末的慘劇反而是他們團結的契機。
  • 書末用了一個相當殘酷血腥的事件,反映神的子民,無論是信心和道德都已淪落到極低點。這漆黑的黑暗有待一位按耶和華心意行事的君王,在下一卷書出現(希伯來聖經撒母耳記是下一卷)才能驅走。



聖經導賞

難解經文

學者文庫

讀經有妙法

金句精讀

靈食蜜語

基督徒常用語

聖經講座錄影

聖地風貌相片集

文以明道


聯絡明道 ::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
© 2021 明道社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香港九龍新蒲崗雙喜街9號匯達商業中心6樓6號室(地圖)
電話:2986-9968 :: 傳真:3013-9501 :: 電郵:info@mingdaopress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