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歌
作者:陳鴻

「聖經導賞」並不是釋經文章,也不是書卷大綱,只是點出閱讀重點,是我在三藩市播道會教會服侍時,為了鼓勵會友參加每年讀經計劃而寫的。內容主要來自以下兩本書(如果有參考其他著作,文中會列示):

Gordon D. Fee and Douglas Stuart, How to Read the Bible Book by Book: A Guided Tour
Gordon D. Fee and Douglas Stuart, 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: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Bible(中譯本:《讀經的藝術:瞭解聖經指南》)

  • 讀哀歌(基督教正典稱為耶利米哀歌),最好找一個像詩篇一樣,按照詩歌體裁排列的版本。這樣就可以看到下列的結構(留意二十二是希伯來文字母的數目):

    一1~22 第一首哀歌 作者及「擬人化」的錫安城唱出耶路撒冷毀滅的哀思
    二1~22 第二首哀歌 作者及「擬人化」的錫安城唱出哀思和呼籲
    三1~66 第三首哀歌 「擬人化」的耶路撒冷城唱出失望、盼望和請求申冤之歌
    四1~22 第四首哀歌 錫安居民和作者唱出耶城被圍及失守的悲哀
    五1~22 第五首哀歌 錫安居民和作者的哀哭

  • 五首哀歌均由二十二節組成(第一至三首每節有三行;第四首每節有兩行;第五首每節只有一行),因為希伯來文有二十二個字母。第一至四首每行首字的第一個字母是依照希伯來文的字母次序出現(例:第一節首字的第一個字母是A,第二節首字的字母是B,第三節是C,如此類推)。以這個格式來檢視第五首哀歌,就可以看見這不但是最短的一首(每節只有一行),而且每行首字的第一個字母亦不是順著希伯來文的字母次序排列,從而襯托出衰落的結局。
  • 除了認識詩歌的格式和結構之外,熟悉舊約和猶太人歷史對理解哀歌也有很大幫助。本書寫於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淪陷、君王被虜之後的一段時間。列王紀下第二十五章及耶利米書第五十二章,清楚記錄耶城被圍兩年,遭敵軍攻陷以後,先有饑荒,後有刀劍,死傷無數,結局悲慘。對於這部分的歷史,哀歌是從留下的餘民在耶城掙扎求存的角度,來理解耶和華與選民、及為祂的名而建的聖城和聖殿之間的關係。因此,讀哀歌要熟悉舊約,了解神與以色列人及耶路撒冷城之間根深柢固的關係。
  • 以色列人深信自己是神的選民,也是神唯一揀選為亞伯拉罕的後裔,神更親自從埃及救贖他們出來,應許安置他們在為祂名而立的地方(申十二11;尼一9)。因此,這城和其中的聖殿本應穩如泰山,百攻不下(參耶七26、28;結十三~十四章)。當聖城被攻破,聖殿被毀,縱使能夠理解神審判他們是公義的,仍然很難相信神會廢約,掩面不顧祂的聖地、聖殿和聖民(二20~22)。更甚的是,像哈巴谷和俄巴底亞先知的掙扎一樣,哀歌的作者亦要面對神容讓其他得罪祂的民族來苦待祂的選民(一21~22,三61~66,四21~22)。
  • 總括而言,哀歌表達了認罪,自知該受神審判,亦述說了無奈與悲憤,更要解決神的應許和選民處境之間的矛盾。雖然書中滲透著悲哀之情,對前景感到灰暗,但仍不忘神對摩西宣告祂慈愛信實的屬性,知道每天早晨神都有新的憐憫(三19~24;參申三十四5~7)。
  • 哀歌短短五章,所描述的雖然是公元前六世紀的情況,當中神的子民受懲罰的遭遇,與神慈愛信實的屬性所產生的張力,仍然是現今我們的人生落在苦難困境的寫照。



聖經導賞

難解經文

學者文庫

讀經有妙法

金句精讀

靈食蜜語

基督徒常用語

聖經講座錄影

聖地風貌相片集

文以明道


聯絡明道 ::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
© 2021 明道社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香港九龍新蒲崗雙喜街9號匯達商業中心6樓6號室(地圖)
電話:2986-9968 :: 傳真:3013-9501 :: 電郵:info@mingdaopress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