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馬書
作者:陳鴻

「聖經導賞」並不是釋經文章,也不是書卷大綱,只是點出閱讀重點,是我在三藩市播道會教會服侍時,為了鼓勵會友參加每年讀經計劃而寫的。內容主要來自以下兩本書(如果有參考其他著作,文中會列示):

Gordon D. Fee and Douglas Stuart, How to Read the Bible Book by Book: A Guided Tour
Gordon D. Fee and Douglas Stuart, 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: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Bible(中譯本:《讀經的藝術:瞭解聖經指南》)

  • 這封信可以說是聖經中對基督教歷史,甚至西方文化,影響最深遠的一封。信內既有很多基督徒喜愛的金句,也有令人望而卻步的神學討論。然而,只要讀者肯花一點工夫,這封信的主題和骨幹也並非「可望而不可即」。
  • 如果記住書信是「因事而寫」這個大前提,就會發覺保羅寫這封信,是為了:(1)告訴羅馬教會非比將探訪他們(十六1~2);(2)告訴羅馬教會他個人的羅馬及西班牙之行(十五17~29);(3)處理教會中猶太人和外邦人相處的問題(十五5~6)。特別是第三點,可以說是第一代基督教會最普遍的問題,主要是圍繞著究竟誰和怎樣才可以做「神的子民」。外邦人在生活行為上是否先要像以色列人一樣按律法行事,抑或另有教導?福音的能力是否只在律法範圍之下才可以彰顯?按照這些考慮看下去,羅馬書的討論便會漸漸變得明確和有意思。
  • 試想象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同一間教會生活,哪些問題最容易惹起論爭?最明顯的當然是守安息日、遵行律法和潔淨食物等問題(就是到了今天,這些律法上的要求,猶太人仍然很看重)。還有一件現代人比較難理解的事情,就是為甚麼割禮會是關係惡化的起因。嘗試了解希臘羅馬時代的文化會較易明白:當時的男人經常出入體育場(Gymnasium的字根有「赤身」之意)和浴場,所以有沒有行割禮便無所遁形。以上的論爭羅馬書都有提及,保羅處理這些問題,當然是為了令教會同心和合一。不過保羅不是做「和事老」這麼簡單,而是朝著以下目標,盡使徒的職責:「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,效法基督耶穌,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。」(十五5~6)
  • 處理外邦信徒和猶太信徒之間的問題,保羅就從神藉福音使雙方都能稱義這個基本觀念開始。所以一章16至17節可以說是整卷書的主要命題:「我不以福音為恥;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,先是猶太人,後是希臘人。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;這義是本於信,以至於信。如經上所記:『義人必因信得生。』」由第一章開始,保羅便證明外邦人跟猶太人在罪的層面上一律平等,在拯救上也一律平等,因為拯救只能從唯一的途徑而來──就是像亞伯拉罕般相信神。所有相信基督福音的人,無論是外邦人還是猶太人,均有神的靈帶領他們的日常生活。第九至十一章一方面指出公義的神對選民以色列必有公義的安排,另一方面亦強調外邦信徒不能輕看以色列基督徒。
  • 閱讀羅馬書要特別留意保羅採用了當時相當普遍的問答形式,藉著假想的辯論對象所提出的問題,指出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(見二1~5、17~24,八2,九19~21,十一17~24,十四4、10)。第二章保羅先跟一個猶太人「假想敵」對話,到十一章13至24節又跟另一個外邦信徒對話。由於是問答形式,而且有時保羅加上個人強烈的意見,所以閱讀時比較要有耐性,循保羅的辯論方向慢慢前進。
  • 另外,羅馬書中無論是直接引用舊約經文或暗藏舊約背景,均引導讀者聯想到舊約以色列人的故事,對現今不常讀舊約的基督徒是一個挑戰。如果想聽到保羅的心脈震動,就要熟讀震動他心脈的舊約。
  • 當然還有一點要留意的是,羅馬不是一個普通的城市,要在這城宣告「福音」,宣揚耶穌基督是主、是神的兒子,並且說祂帶來和平、公義和各種恩賜,聽起來確是相當刺耳,若非內容屬實,恐怕保羅人未到,已經全城樹敵了!



聖經導賞

難解經文

學者文庫

讀經有妙法

金句精讀

靈食蜜語

基督徒常用語

聖經講座錄影

聖地風貌相片集

文以明道


聯絡明道 ::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
© 2021 明道社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香港九龍新蒲崗雙喜街9號匯達商業中心6樓6號室(地圖)
電話:2986-9968 :: 傳真:3013-9501 :: 電郵:info@mingdaopress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