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數記是「聖經的垃圾房」?
作者:陳錦友牧師(芝加哥華人基督教聯合會北郊堂主任牧師)

舊約學者奧爾遜(Dennis Olson)在他的民數記註釋裡,提到有學者稱民數記為「聖經的垃圾房」!1 的確,不少研究民數記的學者都認為,要分析民數記的內容是一個很大的挑戰,甚至認為它是摩西五經(又叫律法書和訓誨書)之中一本雜亂無章的書。 但這樣的評論正確嗎?究竟是作者的文筆不夠好,還是讀的人不夠細心?

在下文,筆者將從兩方面扼要分析民數記的內容,以期發現這卷經書究竟真是一個信息混亂的垃圾房,還是自有巧妙的編排,表達出明確的教訓。

I. 從五經的上下文分析民數記的內容

按照五經的次序,並以神所賜的福(應許)為起點,可見首三次「神賜福」記載在創世記一章22、28和二章3節(創一1~二3是一個段落,一口氣描繪神七天的工作)。五經作者用三方面的材料來表達神所賜的福(應許)這個主題:(1)後裔;(2)地;(3)關係——即約。

多年前,學園傳道會創始人白立德(Bill Bright)寫了一本傳福音用的小冊子《屬靈四定律》,不少基督徒(包括筆者在內)使用這小冊子叫多人信主。《屬靈四定律》有四大點:(1)神的計劃;(2)人犯罪;(3)神拯救;(4)人相信。作者簡單用四點道出我們的信仰核心,其實,這也是全本聖經的要旨。我們大概也可以用屬靈「五定律」來了解摩西五經的主題。

既說「五定律」,就是說摩西五經有五個主題,包括:(1)神賜福給人(應許):創世記第一至二章;(2)人對神的不信(服):創世記第三章;(3)神拯救人的計劃開始:創世記三章15節、四章1節至申命記第三十一章;(4)人對神的拯救的回應(信或不信):創世記四章1節至申命記第三十一章;(5)神在末日最終的拯救:創世記第四十九章、民數記第二十二至二十四章、申命記第三十二至三十三章。神最終的目的是叫人重新得福,透過女人的後裔(創三15)來拯救犯罪的人類。而摩西五經以至於整本舊約所演繹的女人的後裔,就是至終要來的彌賽亞(或受膏者)。

民數記的內容,延續了五經主題的有:(1)神賜福給人/應許生養眾多,特別是對亞伯拉罕的應許(成為大國〔創十二2〕;後裔多如星宿〔創十五5〕;後裔繁多〔創十七2、6〕),在民數記實現了。第一及二十六章記載以色列人的人數(比較二十三10),雖然數字只包括二十歲以上的男丁,已足見神對亞伯拉罕之應許已實現了;(2)神拯救人的應許,是女人的後裔(創三15)所出的彌賽亞,民數記第二十三至二十四章,巴蘭先知的預言就包含這個應許(特別是二十四15~19);(3)人對神的應許的回應,有信,也有不信。民數記屢次提到人對神的反應,不信服神的見第十三至十四章,信服神的見二十七章1至11節和第三十六章。

II. 從民數記的結構分析民數記的內容

不少學者從地理及時間兩方面來分析民數記的結構。 由於民數記主要記載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,舊一代死在曠野,新一代起來準備進入迦南地。因此,我們可以從出埃及記的開始,直到申命記的開始來看民數記的時間及地理。

溫漢(Gordon Wenham)引用奧爾遜的研究, 指出在過去一百年,有四十六本註釋書按地理來分析民數記,共出現了十八個不同的大綱,可見民數記的結構及大綱仍未定案。

在芸芸看法中,值得一提的是奧爾遜的分析,他用第一及二十六章的人口統計來把民數記分為兩部分。 這兩次人口統計反映了舊一代與新一代交替,奧爾遜更認為上半部(一~二十五章)與下半部(二十六~三十六章)內容對稱。

不過奧爾遜這個結構分析,並未能完全說明民數記的信息。 新一代(二十六章)是否的確如奧爾遜所講帶來新的局面及盼望? 其實自二十章1節開始新一代已經出現,他們更與摩押女子行起淫亂……一同給她們的神獻祭,百姓就吃她們的祭物,跪拜她們的神(二十五1~2),於是耶和華以瘟疫來刑罰以色列人(二十五3~9)。瘟疫之後(二十六1),耶和華才叫摩西數點以色列人(二十六2~51)。由此看來,新一代並沒有帶來新的局面,因此若以第二十六章的人口統計作為一個新的開始,就未能全面掌握民數記及五經的信息。

能夠帶出新的局面及盼望的,按五經的信息,是在乎「信」(或「不信」)。民數記的結構也是要帶出「信」(或「不信」)這個意念,新一代猶如舊一代,不是全部人都「信」耶和華的應許。只有一組人(分別在二十七及三十六章出現),作者藉著這一組人帶出「信」的意念。試看下表:

一~
二十六章

失信之書

守信之書

二十七~三十六章

A

一~四章 人口統計
一~二章:一般人
三~四章:利未人

二十七1~11 西羅非哈女兒所求
(二十七12~23 約書亞承繼摩西)

A

C

五~九章 關乎潔淨、會幕、節日之例
五~六章:潔淨、婦女、起誓之例
七~九章:會幕禮物、節日之例

二十八~三十章 關乎獻祭、節日之例

C

T

十1~10 得勝之號

三十一章 戰勝米甸人

T

 

 

三十二章 二支派半承受之地

L

J

十11~36 起行(行程)

三十三章 起行(行程)

J

……

……

A’

二十六章 人口統計

三十六章 成就西羅非哈女兒所求

A’

A=人口統計/西羅非哈女兒(書擋)
C=誡命、律例  T=得勝  L=分或承地  J=起行

對於上表的分析,在此只提出一點:民數記第一及二十六章,明顯以人口數點為題材,而第二十七及三十六章則以西羅非哈的女兒,名叫瑪拉、挪阿、曷拉、密迦、得撒(二十七1、三十六11;後者的次序把挪阿與得撒對調)為材料。透過字義及主題,作者似乎把第一及二十六章當作一對書擋(bookend),中間的經文是第一部分;又把第二十七及三十六章當作另一對書擋,中間的經文是第二部分。 這個結構與奧爾遜的不同。第一部分(一~二十六章)稱為「失信之書」,第二部分(二十七~三十六章)為「守信之書」。而「失信」與「守信」這兩大主題,正是五經作者以不同的人及事所反覆表達的。這些精彩的故事,留待讀者去仔細發掘了。

1 Dennis Olson, Numbers, Interpretation (Louisville: John Knox, 1996), 4.
2 Victor Hamilton, Handbook on the Pentateuch, 2nd ed. (Grand Rapids: Baker, 2005), 303-4.
3 參David Clines, The Theme of the Pentateuch (Sheffield: JSOT Press, 1978; repr., 1982)。
4 以上分析可參陳錦友:《當以嘴親子——從詩篇結構看其信息》(香港:天道,2009),附錄二。
5 參W. H. Bellinger Jr., Leviticus, Numbers (Peabody: Hendrickson, 2001), 16。
6 Gordon Wenham, Numbers, Old Testament Guides (Sheffield: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, 1997), 16; Dennis Olson, The Death of the Old and the Birth of the New: The Framework of the Book of Numbers and the Pentateuch (Chico: Scholars Press, 1985), 35.
7 Olson, Numbers, 4.
8 同上,頁5-6。
9 參John H. Walton, Genesis (Grand Rapids: Zondervan, 2001), 317 指出「文章結構是作者表達信息的其中一個工具」(“Literary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mechanisms the author uses to communicate his message”)。
10 Olson, Numbers, 5: “New life and hope, not rebellion and death, characterize the new generation’s story.”
11 2009年11月,筆者在「福音派神學學會」(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)年會中,曾發表一文:“One More Structuring on the Book of Numbers: A Canonical Approach”(〈以正典進路再去分析民數記的結構〉),當中的民數記結構正是這個表裡所用的。
12 參Dean Ulrich, “The Framing Function of the Narratives about Zelophehad’s Daughters,” Journal of the 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41(1998): 529-38。烏爾里克主要提出二十七1~11及三十六1~13是以首尾呼應(inclusio)的手法來記載新一代未完的故事,並以西羅非哈眾女兒的信為重點。



聖經導賞

難解經文

學者文庫

讀經有妙法

金句精讀

靈食蜜語

基督徒常用語

聖經講座錄影

聖地風貌相片集

文以明道


聯絡明道 ::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
© 2021 明道社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香港九龍新蒲崗雙喜街9號匯達商業中心6樓6號室(地圖)
電話:2986-9968 :: 傳真:3013-9501 :: 電郵:info@mingdaopress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