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篇詩之間的關連
作者:鄺炳釗博士 本文摘自明道研經叢書的《詩篇(一~二十篇)-稱頌顧念人的神》,試讀請[按此]
一、詩篇第八篇與其他詩的關連
1. 本篇和前一篇(第七篇)的關連包括;
- 本篇開始和結束都是歌頌神,回應第七篇結束時,詩人說:「我要歌頌..」(17節);第九篇開始(1~2節)也提到詩人要歌頌耶和華;從這角度來看,本詩正是去做第七和第九篇詩人的立志。
- 本篇開始(結束也是)提到神的名(1、9節),回應第七篇結束時要歌頌至高者耶和華的名(17節)。
- 兩首詩都提到人得榮耀(八5,七5)。
2. 本篇和第三至七篇的關係密切,包括:
- 本篇是讚美詩,用來結束第三至七篇的哀求詩,讓讀者能由悲哀轉到歡呼,由負面轉到正面的情緒。
- 本篇提到使敵人閉口無言(2節),這正是第三至七篇詩人最大的期望。
- 本篇指出,第三至七篇的哀求得蒙垂聽,因為人是耶和華所眷顧的。
- 本篇(這一組的結束)提到神給人尊榮(5節),回應第三篇(這一組的開頭)神使詩人得榮耀(3節;另參四2,七5,詩人正受別人羞辱)。
- 本詩指出耶和華的名何其美(1、9節),第五篇提到愛耶和華的名的人可以靠祂歡欣(11節),第七篇也以歌頌神的名作結束(17節)。
- 本篇表達一重要的思想:人雖有王者的身分,在世上作神的代表,卻不能因此不用經歷苦難(三至七篇),尤其是別人的迫害。
3. 本篇和第一、二篇的關係包括:
- 本篇第4節的人算甚麼是智慧書探討的問題,且常和患難相連,這補充了屬於智慧詩的第一篇只提及義人蒙恩順利。
- 本篇回應了第二篇(有關彌賽亞)。本詩第4節的「人的兒子」(原文直譯)令人想起二篇12節的「子」(另參但七10~14的「人子」)。下一篇(第九篇)的標題調用慕拉便,意為「子的死」,這會否暗示人子的死呢(來二 9)?
二、詩篇第十六篇與其他詩的關連
1. 本篇和前一篇(第十五篇)的關係包括:
- 第十五篇問及誰能進到神面前(1節),本篇的詩人把耶和華擺在他面前,神在他的右邊(8節),這和在神面前有關(希西家的話;賽三十七14)。
- 第十五篇提到誰能住在神的聖山(1節),本篇的詩人指出他愛聖民( 3節),暗示這些人可以住在聖山。
- 第十五篇的重點是進到聖潔的神面前的人必須聖潔(可另參利十九2),本篇第 3節就提到詩人喜愛聖潔的人(聖民)。
- 第十五篇指出,進到神面前的人要遠離惡人(4節),本篇的詩人喜愛敬畏神的人,也不和拜偶像的同夥(3~4節)。
- 第十五篇提到義人永不動搖(5節),本篇的詩人指出他永不動搖(8節),本篇第9節的安然居住也回應在聖殿的安穩。
- 十五篇1節的帳幕和聖山(接近神的地方),與本篇第10節的陰間(離開神的地方)相對。
- 第十五篇論到入聖殿居住的人應有的表現,本篇一開始就提到詩人要投靠神,這常和進到聖殿這避難所有關;本篇第7節的指教和警戒回應第十五篇有關誰可進入聖殿,本篇第9、 11節以神為樂,是到聖殿敬拜神的人常感受的。不但如此,第11節的生命的道路(讓詩人進到神的面前的途徑)也正是第十五篇所探討的主題。
- 第十五篇和十誡相關,本篇開首也暗示十誡的第一、二誡(1、4節)。
2. 本篇和其他信靠詩(如十一,二十三,二十七篇)都強調:
- 投靠神故不用懼怕(十一1~2〔不用逃走〕,十六1、9〔安然居住〕,二十三4〔不怕遭害〕,二十七1〔我還怕誰..懼誰〕、3、14)。
- 神的安慰及保守(十六5、8~9,二十三4,二十七5)。
- 信靠神和親近神(十六8,二十三4、6,二十七4),這些詩又常提到神的面、神的殿和神的住所(十一7,十六11,二十三6,二十七5、6、8)。
- 親近神帶來的快樂和平安(十六11,二十三2、5,二十七6)。
- 神的好(十六2譯作好處,二十三6和二十七13作恩惠)。
- 第十一、十六和二十三篇都提到杯(十一 6,十六 5,二十三 5),而第十六和二十三篇的「杯」暗示神是詩人喜樂的源頭,回應神的「好」不單使人得到物質供應(如房地產),更是使人有真正的快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