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靠順服
作者:黃儀章博士

1. 約伯記是否真的關於苦難?

我們讀約伯記的時候,最常採取的進路,就是從苦難的角度去研讀。說得更準確一點,乃是無辜者或義人受苦的問題。研讀的焦點是為要知道義人為何受苦?有些人則採用一個相關但稍微有別的方法,從苦罪的角度來看;也就是問,為何一位慈愛的神會容讓一個無辜的人受苦?

然而,上述兩種進路均受到學者們的批評。論到苦難的進路,John Sailhamer 指出,「一般人都認為這卷書的最基本目的,是要解釋神的百姓為何受苦,又或者義人為何受苦。雖然書中確有若干章節談及苦難,可是,若把這卷書看為受苦的解釋,那就錯了。嚴格來說,此書只解釋為何約伯受苦。身為讀者的我們,開始就從序言部份得知,約伯是當時世上最有智慧的人,也就被選上作撒但攻擊的對象。」David Clines 亦指出,「若要正確認識這卷書,讀者首先要知道,根據此書的看法,苦難是一個怎樣的問題?很多人認為關於苦難的最重要問題是:為何受苦?也就是說,它的來源和因由是甚麼?或者更針對個人而言,為何這苦難會臨到我? 這都是嚴肅的問題,可是約伯記卻沒有提供令人滿意的答案……在約伯的事例中,沒有提及任何人為的因素,卻只有一些叫人感到詫異的神聖原委,至終,讀者還是無法從書中發現任何清晰的理由,解釋他們自身為何受苦。對於人類受苦的原因,書中也隻字未提,因為全書只是論及一個個別而獨特的人的苦難。」論到第二個進路,F.I Andersen 指出「有原因的苦罪問題﹙證明神待人無不公義﹚是護教學的課題。然而,約伯記卻不是有關這等事情的論說。它是關於一個人的故事:他的損失、他的尋覓、他的發現。這尋覓完全在信心的範圍中進行。書中所有的人物﹙包括約伯三友、以利戶及約伯本人﹚,都深信有一位獨一真神存在,祂在所行的切事上無不公義。」

細讀約伯記後,我們不難發現書中有甚強的論據,反駁苦難或苦罪兩種進路。首先,書卷開始﹙第1~2章﹚,讀者已經知道,公義的約伯受苦,乃因為他被選中作為神與撒但角力的戰場。因此,若約伯記的目的在於細察義人為何受苦,此書應在第二章末便完結。理由顯而易見:約伯受苦,因為神容許撒但攻擊他,為要試驗他對神那無條件的敬畏。其次,在書卷末段,神出現回應約伯的挑戰時﹙卅八1~四十2:四十6~四十一34﹚,「衪沒有回應約伯『為何』受苦」,而且「在神的講論中,﹙祂﹚也沒有為那不值得受的苦難作解釋。」事實上,祂連一次也沒有提及約伯受苦,或暗示衪對此事有絲毫的關注﹙正如祂看約伯的死一樣,二6﹚,也沒有嘗試為自己容讓約伯受苦的決定辯護。這就表示,約伯受苦只是核心問題的外殼而已!

2. 約伯記廿八章在全書中的重要性

正如多位學者指出,約伯記第廿八章在全書的組成中,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。Norman Habel 把它強語為「軸心詩歌」,Elmer B.Smick 則稱它為約伯記「結構的頂峰或全書的關鍵」。作者刻意把第廿八章放在約伯記的中心,讓它在解釋全書上發揮一個很重要的作用。John Sawyer 甚至認為它是「了解作者原意的鑰匙。」所以,若我們要正確地明白約伯記的信息,我們必須從第廿八章入手。

約伯記廿八章明顯是首智慧詩。「這詩歌的主題是智慧的尋覓。」「作者在副歌中兩次﹙12節及20節﹚重覆本章的主題」:「在那裡尋著智慧?知識的價值何在?」因此,在這詩歌中,作者沒有提及任何有關-般人受苦,尤其是個別義人受苦的事情。作者也完全沒有討論神的公義的問題。這詩歌全是關於智慧的:人的智慧跟神的智慧。根據主題,這詩歌的結構分析如下:

  1. 人縱擁有技術,他仍無法尋著智慧﹙1~12﹚;
  2. 人縱擁有無邊財富,他卻不能買得智慧﹙13~22﹚;
  3. 智慧只能在神裡找到﹙23~27﹚;
  4. 敬畏神就是智慧﹙28﹚;

John Sawyer 、Elmer Smick 及 Claus Westermann 皆指出,約伯記的作者蓄意地把約伯記廿八章的智慧詩歌置於此處,用以突出約伯的三友,甚至約伯本人在探索「約伯為何受苦」上的徒勞。當這「智慧論壇」的各方都宣稱自己擁有智慧時﹙十二1-3,12;十三5, 12;十五1~13:十七10﹚,約伯記的作者就「好像退到故事現場的後面,去評論整件事件。」他的評論是:他們﹙約伯及三友﹚在解釋約伯受苦的原委上全部錯誤,而且他們都表露出缺欠人的智慧。「﹙智慧﹚是向一切生命的眼目隱藏……神知道智慧的道路,曉得智慧的所在」﹙廿八21~23﹚。對比四至廿七章,我們就發覺伯廿八強調人的智慧不是所向無敵的,它在面臨危機時也會崩潰。對於世上發生的很多事情的整全真相,我們就是不明白,亦沒法理解。我們也許知道部份,卻無法得知整件事情的始末。事實是:唯有神知道。

3. 約伯記的主題:信靠與順服

假如約伯記基本上不是有關苦難,它到底是關於甚麼?Sailhamer 指出,「這卷書及它的中心信息是舊約智慧文學的一部份。」我們若要準確理解這卷書的意思,就得從智慧的角度入手研讀它。今天,越來越多學者從這觀點研究約伯記。約伯記的作者提出兩個重要的思想:

3.1 不要過份依賴人的智慧
約伯記指出在探索人類的迷思中人類智慧的限制。在作者看來,人的智慧不是至高的。當然,人類可以藉著智慧主宰很多事情,但事實上,仍然有許多事情是人類智慧所不能測透的,人類的苦難只是這眾多事例之一而已。約伯記的作者提醒我們,人實在是活於一個充滿奧秘的世界中。在這世界裡,很多事情﹙包括苦難﹚是人不能全然理解的。世上沒有一個人﹙任憑他的智慧何等高超﹚能清晰及無誤地說明事情的始末與因由﹙卅八1~四十1;四十6~四十34﹚。因此,一個真正的智者會承認自己在智慧上的限制,並面對這現實。他會承認自己並不那麼有智慧,也不會嘗試為那些無法解釋的事情辯解,以及回答一些沒有答案的事情。 相反,他會歡歡喜喜的接納自己的無知,像約伯一樣,在把他創造成如此模樣﹙一個智慧有限,有著其他限制的人﹚的神面前自己謙卑﹙四十3~5﹚ 。

3.2 學習活在信靠和順服中
另一方面,約伯記的作者又推崇信靠和順服的價值。一個真正的智者在接納自己的智慧有限,並承認人世間事情有「奧秘」一面以後,便會學習不憑理性,唯獨憑信心而活。就著這一點,D.A.Carson 寫道:「﹙約伯記的作者﹚教導我們,最低限度在這世界中,對於苦難這事,總會有些解不透的謎存留著。他又教導我們實踐信心,不是盲目的、不加思索的向權威性的現狀順服;卻是存著信,順從那位在恩慈中向我們啟示自己的神。」再者,一位真正的哲人會藉著順服尚未明瞭的神的旨意,以求學習敬畏神。他不會問「為甚麼」'也不會對神的方法提出抗議。他只是單單順服神的主權﹙四十二1~6﹚。論到這點, Sailhamer 寫道: 「約伯記因而指出,真正的智者﹙如約伯一樣﹚就是個順服神的人……神是那創造主,人類是被造物,而最終的結論是,他們的角色乃是要服在神的權能之下。」

4. 結語

我想起那些遭逢意外的弟兄姊妹。他們的遭遇,是我們或他們自己窮畢生智慧所難以解釋的。在艱難的歲月裏,我們夠能體諒他們高呼「為甚麼」或是「何必偏偏選中我」。然而,從 Carson 對約伯記信息的理解,他提醒我們,「總有事情是你不會明白的,因為你不是神。」28我們面對這樣處境的時候,「常常會有不解之謎。但我們是否仍有信靠和服從的心?」願神幫助我們成為真正的智者。

後記

謹將本文獻給我的戰友、神的忠僕一一袁柏堅牧師。沒有人知道他為何匆匆和突然地離我們而去。只有神知道。然而他的離去卻教導我們學習到一個寶貴的美德:對神的權能和叫人測不透的旨意信而順服。袁牧師,願您在神的懷中安息!

參考書目及文章:

  • Andersen, F. I. "The Problem of Suffering in the Book of Job," in Sitting Wíth Job: Selected Studies on the Book of Job. Edited by Roy B. Zuck. Grand Rapids: Baker,1992.
  • Bullock, C. Hassell. AII Introduction to Old Testament Poetic Books. Chicago: Moody, 1979.
  • Burrows, Millar. "The Voice from the Whirlwind."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47 (1928) :117~32.
  • Clines, David. ''The Shape and Argument of the Book of Job," in Sitting with Job: Selected Studies on the Book of Job. Edited by Roy B. Zuck. Grand Rapids:Baker, 1992.
  • Carson, D. A. "Mystery & Faith in Job 38:1~42:16," in Sitting With Job: Selected Studies on the Book of Job. Edited by Roy B. Zuck. Grand Rapids: Baker, 1992.
  • Driver, S. R. The Book of Job, O.U.P. 1906.
  • Habel, N. C. "Wisdom in the Book of Job," in Sitting with Job: Select studies on the Book of Job,Edited by Roy B. Zuck. Grand Rapids: Baker, 1992.
  • McKeating, Henry. "The Central Issue of the Book of Job, " The Expository Times 82 (1971): 244~47.
  • Sawyer, John “The Authorship & Structure of the Book of Job, ” Studia Biblica 1 (1978) :253~57.
  • Sailhamer, John A. NIV Compact Bible Commentary. Grand Rapids: Zondervan, 1994.
  • Smick, Elmer B. "Architectonics, Structured Poems, and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e Book of Job," in A Tribute to Gleason Arche,. ed. By Walter C. Kaiser and Ronald F. Youngblood. Chicago: Moody, 1986.
  • Stcinmann, Andrew E, "The Structure and Message of the Book of Job, ”VTXLCI (1996) ,85~100.

「已獲得播道神學院允許轉載,版權屬該院所有」



聖經導賞

難解經文

學者文庫

讀經有妙法

金句精讀

靈食蜜語

基督徒常用語

聖經講座錄影

聖地風貌相片集

文以明道


聯絡明道 ::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
© 2021 明道社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香港九龍新蒲崗雙喜街9號匯達商業中心6樓6號室(地圖)
電話:2986-9968 :: 傳真:3013-9501 :: 電郵:info@mingdaopress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