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但以理書看禍福的人生
講員:黃天相博士 / 整理:朱美美 本文撮錄自黃天相博士於2010年3月份明道聖經專題講座內容。
前言
在猶太人的觀念裡,禍福不是最終的結果。是禍是福,視乎面對處境的態度,而不是取決於事情本身。不能一概而論,福一定是好,禍一定是不好。福可以淪為禍,禍也可以變成福。
禍福皆來自神,然而所謂「禍」與「福」只是從人的標準來定,不代表是神的看法。亞當夏娃吃善惡樹果子後,產生最大的問題是看事物的標準跟神有異。神並不認為赤身露體有問題,但吃禁果後,人卻覺得有問題。在人看來是禍的,在神的角度卻不盡然。
啟示傳統
但以理書要處理兩個令當時的人感到震撼的問題,第一是亡國,第二是殉道。第一個問題可以先知傳統來解答。先知傳統的教導是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,神賜福給遵守律法的人和拯救忠於祂的人。按照這教導,以色列犯罪拜偶像,受到亡國的懲罰是自然和合理的。
第二個震撼是殉道,不能再用先知傳統──犯罪就要受罰來解釋,因為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並沒有犯罪,相反,他們忠於神,不但沒有因此而得福,反而招致殺身之禍。也不能套用智慧文學「定期」的觀念,神不一定即時賞善罰惡,要忍耐等候死後的審判,因為他們所面對的是生死關頭。這就留待啟示傳統來處理,藉著異象說明神掌管一切,鼓勵認識神的人要剛強,縱使面對死亡的威脅,也不用懼怕。
福兮禍所伏
第四和五章記載兩位君王的遭遇,在平順的環境,自以為有能力時,不知不覺種下了禍根。尼布甲尼撒自誇一手建立巴比倫大城,不料卻突然患上怪病,與野地的獸同居,吃草如牛。伯沙撒擺設千人宴,還從府庫裡把掠奪回來的聖殿器皿拿出來盛酒飲,又高調拜偶像,不料當夜即被殺,顯赫一時的巴比倫帝國亦隨之滅亡。
第三和六章分別記載但以理三友和但以理所面對的考驗,這些禍患都是來自世人所謂的「福」──升官發財。要不是但以理委派三位朋友管理巴比倫省的事務,迦勒底人就不會向王告發他們違反王命,沒有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的金像。同樣,因為但以理有美好的靈性,跟其他官員有分別,王計劃讓他治理全國,才會招人妬忌,想辦法拿把柄治他。
但以理三個朋友清楚表明立場,即使神不拯救他們,也決不敬拜金像,被扔在烈火的窯裡也毫無懼色。但以理繼續一日三次公然祈禱,沒有因為威嚇而改變,結果神介入掌管。
處身禍患逆境之中,最大的考驗是感受不快,而使人容易做出不應做的事,因此要操練不按感受行事。犯罪往往較遵行神的吩咐來得容易,因為可以從中得到好處,相反遵行神的吩咐可能要付上代價,甚至殉道。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是很好的榜樣,在那一刻他們清楚知道堅持信仰就要受苦,甚至喪命,下一刻如何,會不會得到神拯救,毫無把握,但依然堅持到底,這才是真信仰。
禍兮福所倚
第二章記載尼布甲尼撒王做了非常可怕的夢,因為沒有人能將夢和夢的意義告訴他,王就吩咐滅絕巴比倫所有的哲士,但以理和他的同伴也險些喪命。後來經過他們同心求問神,神向但以理啟示夢境和夢的解釋,他們不但不用死,而且還出任管理國家的要職。
第七章也記載但以理做了非常可怕的夢,但以理問天使,結果揭示了神是終極的掌權者。四國四獸的異象,表明列國興衰是人所不能控制的,禍福也是不能逆料的,但一切早已在神的計劃和掌管裡。關鍵不是客觀環境的轉變,而是面對信仰考驗時的反應。雖然有很多敵擋神的勢力,他們的確使神的子民受苦,但一切都在神的計劃之內,正如第八和九章所講末後的定期、七十個七、一七之內、一七之半等,都是神所定的。藉此勉勵在患難中的人要堅持到底,深信神掌管一切,沒有事情是出於偶然的,縱使面對敵擋神的勢力,神會幫助我們。
總結
舊約的核心信息就是神掌管一切。本書也不例外,故事與異象兩部分一同揭示列國興替、廢王立王,都在神既定的計劃裡。
忠於神的人要得福,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就是最好的見證。另一方面,第十至十一章卻預言有受逼迫的聖民仆倒、殉道,目的是為了鍛鍊潔淨他們,使他們潔白,直到末了(十一35)。第十二章也預言將來會有苦難,甚至要犧牲性命,但重要的是犧牲者的名字會記錄在天上的名冊。
面對禍福無常的人生,屬神的人總要信靠神,不玷污自己,最終必會蒙神賜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