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經歷神並愛神更深
凱勒博士(Dr. Timothy Keller

(摘錄自第三屆明道研經大會)

記念神的作為

詩篇一0三篇1至18節的鑰節是第2節。詩人在第1節就指出我的心哪,你要稱頌耶和華!在第2節隨即又說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!然後就一直談及「恩惠」。詩人認為人是善忘的,因此特別囑咐人要「記念」神的一切恩惠。所以這篇詩的主旨,是記念神在我們身上的作為。

「記念」是重要的, 是我們愛神的關鍵。以賽亞書記載:「你是誰,竟怕那必死的人?怕那要變如草的世人?卻忘記鋪張諸天、立定地基、創造你的耶和華?」(賽五十一12~13)人缺乏勇氣,是因為忘記神是創造他們的主宰。彼得後書說:「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,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。」(彼後一8)這幾樣是指有了知識,又要加上節制;有了節制,又要加上忍耐;有了忍耐,又要加上虔敬;有了虔敬,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;有了愛弟兄的心,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(彼後一6~7)。人若沒有這幾樣,就是眼瞎,只看見近處的,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(彼後一9)。基督徒若缺乏愛弟兄的心,就是忘記已蒙神潔淨,這反映我們並非真正相信。

我們忘記某些事情,是因為腦海中沒有相關的意識。正如有人給發現說謊後,會感到尷尬和羞恥,也會生自己的氣,於是跟自己說不再說謊,因為當刻仍在羞愧和生氣的影響之下。但不久,雖然曾因說謊而感到尷尬和羞恥,可是感受已不強烈,於是繼續說謊。不是真的把事情忘記得一乾二淨,只是因為影響不大而淡忘。

彼得說我們忘記自己的罪已獲赦免,並非指忘記了何時決志信主或何時受洗,而是指罪已獲赦免這事實沒有影響我們的心靈,沒有進到我們內心深處, 我們還未曾受感動。

耶穌說祂不再「記念」我們的罪,因為祂的死已經為我們付上贖價,在神眼中,我們已蒙恩得救,不會因為我們是罪人而影響了祂怎樣待我們。

默想是跟自己內心對話

屬靈上的記念等同默想。詩篇第一篇,敬畏神的人晝夜思想耶和華的律法,反覆研讀,不斷默想,讓經文進入內心,直接經驗其中的喜悅。這首詩並非禱文,所以對象不是神,也沒有特定的聽眾,詩人其實是跟自己內心對話。

在聖經中, 「默想」是重要的詞語,是將真理充滿在理性思維中的一種狀態。默想時, 思想跟真理爭辯, 直至心靈找到出路、盼望和平安。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平靜風浪後,問驚慌的門徒他們的信心在哪裡,耶穌的意思是門徒見過祂行神蹟,知道祂有權柄,理應清楚祂是誰,但風暴一來他們旋即忘記耶穌作過的一切。耶穌認為門徒是有信心的,不過當時忘記了,他們應該將信心拿出來,那是心靈的工作。

詩篇第一○三篇的作者不僅僅是研經,而是用聖經的真理跟自己的心靈說話,直到心靈在神面前融化,或燃點得充滿火熱,或變得安恬平靜,才開始祈禱,向神說話。

默想耶穌的代贖

要默想甚麼?第一是天與地、東與西之間的距離。天離地何等的高,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!東離西有多遠,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(詩一○三11~12)!那距離是無限的。原來我們的罪已經給神赦免了,在耶穌裡我們不再給定罪,因為耶和華有憐憫,有恩典,不輕易發怒,且有豐盛的慈愛(詩一○三8 ) 。這節經文引自摩西的說話: 「耶和華,耶和華,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,不輕易發怒,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。」(出三十四6)摩西續說神為千萬人存留慈愛……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,必追討他的罪(出三十四7)。詩人大衛卻將神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的觀念,改為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(詩一○三3)。我們知道其中的關鍵是耶穌基督的福音,祂是解決的辦法。但我們仍會忘記神在我們身上的作為,正如羅馬書說,我們會壓抑真理,罪性令人傾向忘記神的作為。我們忘記神, 神理應也忘記和忽視我們。然而耶穌在十字架上已代替我們成為神遺忘的對象, 因此神永遠不會忘記我們。當我們想到耶穌在十字架上遭神遺忘時,就要記念主,記念祂在我們身上的一切作為。心靈受啟迪後,每日就可以好好親近神。

默想詩篇第一篇和主禱文

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寫信給他的理髮師,教導他如何祈禱。馬丁路德認為詩篇第一篇並非禱文,而是對神的默想。內容講述敬畏神的人終日思想神,就像一棵種在溪水旁的樹,按時候結果子,葉子也不枯乾。馬丁路德認為這篇詩是啟發信徒禱告和頌讀詩篇的門。

馬丁路德每日都默想主禱文, 從中獲得啟迪。主禱文開始是我們,反映當我們成為基督徒時,就是群體中的一員,因此祈禱和敬拜都應該集體進行。第二,要感謝神賜下一班志同道合的弟兄姊妹,要為教會獻上讚美。第三,要認罪,反省自己跟弟兄姊妹或配偶的祈禱是否足夠,並向神承認自己的不足。第四,懇求神幫助自己的教會成為祈禱的教會,或者求神賜下禱伴能每日一起祈禱。主禱文第二個要留意的字是父,我們要循上述的過程思想天父。馬丁路德向理髮師講解祈禱時,就是用主禱文為藍本。我們也可以用十誡或使徒信經來默想。初時心靈不一定有甚麼反應,但只要堅持嘗試和操練,不久就能進入經歷神的新領域。

用真理向心靈說話

鍾馬田牧師在《靈性低潮》一書,就詩篇第四十二篇寫了一篇精彩的文章。我的心哪,你為何憂悶(詩四十二5)﹖鍾牧師提醒我們,要學習聆聽和跟自己內心說話。用真理向心靈說話,我們的心就會懂得讚美神,並讓神的愛充滿。然而要留意,這情況並不是經常發生的。有時我們的信仰由理性建立,有時由感性支配。我們將真理放進心靈,是容讓神作工,要等候神的時間。

清教徒愛德華滋既理性又聰明,講道時不會流露情緒,因他相信真理能感動人心,所以只會讀出講章的內容,確保聽眾接收的內容是真理,若受感動也是因為真理,而非受情緒所推動。若有人向愛德華滋說他知道要慷慨,但沒有錢。愛德華滋會以保羅的勸勉來教導,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:他本來富足,卻為你們成了貧窮,叫你們因他的貧窮,可以成為富足(林後八9)。耶穌的慷慨,在於祂本來富足,為了人類卻選擇成為貧窮,使我們透過祂的貧窮而得到富足。如果我們知道這事實,又能夠「記念」這事實,就會成為慷慨的人。保羅沒有恃著使徒的身分而教訓人,他只指出我們不慷慨,就是不認識耶穌基督的慷慨。保羅說耶穌本來是富足的,卻因為我們而成為貧窮,其實是在「默想」耶穌的死亡。默想影響他的心靈,並塑造他的行為,所以愛德華滋認為這並非意志或心靈上的課題。他經常到克德遜河邊獨處,跟神隱密交談,思想神聖的事情,這是甜蜜的時刻,有時甚至充滿莫大的喜悅。當他讀聖經時,每一個字都觸動他的心靈,使他感受到神的話語甘甜如蜜,心靈產生和諧的感覺,亮光在字裡行間流露,整個人都得到更新,甜蜜而美妙,就像豐盛的筵席,欲罷不能。

很多時,我也會花許多時間默想句子,發掘句中蘊含的奇妙,差不多每一句都令人驚嘆。當神聖的事物突然出現,心靈像被火燃燒似的火熱起來,充滿說不出的甜蜜,實非筆墨所能形容!

問題解答

如何避免在默想時做白日夢?
〈奇異恩典〉的作者約翰牛頓在默想期間,不時受到蒼蠅煩擾。他解決的方法是走到另一個房間去。我通常會預備紙筆,把中斷我默想的事情記下來,再專心默想。
知道要照神的吩咐而行,卻不願意,該怎麼辦?
有時我們的確會失去動力,但事情還是要做。聖經教導我們要順服神,有時我們的確會不願意。舉例來說,我愛妻子,當她找我幫忙處理一些事情,很多時我也會樂意效勞。但當我情緒不好、沒有時間,就不想做。然而因為她是我的妻子,縱使不樂意還是會做,妻子就感受到我對她的愛。跟神的關係也是一樣,我們本來就應照神的吩咐而行,神吩咐甚麼就做甚麼,但有時我們也會不願意。就像我對妻子一樣,雖然不願意,為了神也硬著頭皮去做,這行動表達我們對神的愛。當然這並非理想的狀態,我們要愛神,要甘心順服祂,為祂作工。
默想神的話語需要時間,但香港人十分忙碌,能實踐靈修已經不俗,還有甚麼時間可以默想呢?
可以在一週或一個時段內選定某個時間默想親近神。我們都珍惜假期休息的時間,如果可以在假期中抽數小時默想祈禱,讓心靈重新得力,其實也能得到真正的休息。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中,簡短的祈求也一樣有意義。我通常早晚都會用路德的方法默想詩篇,早上用四十分鐘,晚上用二十五分鐘,同時反省一天的生活,認罪求神寬恕。假期就會用更長的時間默想。或者利用失眠的時間早些起床默想祈禱也不錯。八、九年前,我妻子病入膏肓,她想每晚跟我一起祈禱,但我總是找不到時間。於是她問我:「若醫生說你患重病,快將死亡,要你每晚入睡前服用這藥(指祈禱),否則翌日必魂歸天國,你還會不會忘記服藥呢?」有沒有時間取決於我們重視不重視。當我們重視默想親近神,就不會說沒時間了。
禱告跟默想有何分別?若時間有限,應該選擇禱告還是默想?
默想是將神的話語跟自己內心說話,並非單單研讀聖經, 而是將神的話語內化。祈禱是我們直接向神說話。清教徒牧者巴克斯特指出默想、研經和祈禱有這樣的分別:研經是學習真理;祈禱的對象就是真理;而默想是心靈和意念受神話語的影響,得到蒙神眷愛的喜樂和變得謙卑。至於在有限時間內選擇禱告還是默想,我認為若能好好默想, 就自然會祈禱。因為默想的目的是領我們進入祈禱。若心靈比較遲鈍或剛硬,建議多默想。有時我也會較快進入祈禱階段,因為心靈對神的話語沒有反應,又要趕上班,所以要視乎情況而定。
有時向神祈求,遲遲未有答覆,是否代表神不垂聽我們的祈禱?
讓我以祈求婚姻來說明。你向神禱告希望找到伴侶, 但多年後仍然獨身,原因可是神沒有答應你的祈禱或神讓你自得其樂。表面上前者確實是神沒有回應你的要求,後者是神按著對你的了解,知道你深層的需要而應允了你的禱告,讓你享受獨身多於婚姻上的滿足。耶穌在客西馬尼祈禱時說:「父啊!你若願意,就把這杯撤去;然而,不要成就我的意思,只要成就你的意思。」(路二十二42)我們可以說神沒有垂聽耶穌的祈禱,也可以理解為神聽到耶穌更深層的禱告。
摩西可以跟神面對面接觸,我們怎樣可以跟神作近距離接觸?
祭壇需要柴火才可燃燒,我們的責任是預備柴木;降火燃燒,是聖靈的工作,代表神臨在。固然這可以在任何地方發生,但神通常在預備好的祭壇上降火。然而降火與否,主權最終仍在神手裡。以我自己為例,當我預備宣講神的話語時,自然希望神臨在眾人當中。有時講章寫得不大理想,但宣講時有能力和火臨在;相反,當我認為講章寫得很好,能力和火卻不知所蹤,因為這是神奧祕的作為,不是我們可以操縱的。最重要的還是預備自己,當我多讀聖經、專心祈禱,很多時都會經歷火的降臨。只要我們祈禱,向神開放,就有機會經歷神的臨在。但這不是必然的,最終的主權在神,祂隨己意而行。



聖經導賞

難解經文

學者文庫

讀經有妙法

金句精讀

靈食蜜語

基督徒常用語

聖經講座錄影

聖地風貌相片集

文以明道


聯絡明道 ::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
© 2021 明道社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香港九龍新蒲崗雙喜街9號匯達商業中心6樓6號室(地圖)
電話:2986-9968 :: 電郵:info@mingdaopress.org